关于我们

戴明环PDCA的深入实践与创新(阳光书院第五期)


分类:

发布时间:

2020-08-11

【概要描述】

阳光兔业自我学习系列

 

 

                                  阳光书院第五期

 

 

                                                                                                        2020年6月30日

 

 

戴明环PDCA的深入实践与创新

PDCA首先由休哈特博士提出并由戴明博士宣传与推广,因此被称为“戴明环”。首先在战后的日本被高度推崇,业已成为品质改善的基本思路及高效工具。

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实践,PDCA循环在中国早已经落地生根,就连一线的班组长及优秀员工都能够对答如流,丝毫没有陌生及深奥之感。在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广泛而频繁地运用。

很多人都认为戴明环十分简单,由P、D、C、A四个基本步骤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环,并且以此螺旋式改进。但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及深度实践,不仅PDCA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深化、达到了至臻的境界,而且PDCA循环也已经推广到品质改善之外的范围,成为“严谨”的基本内涵及“工作条理性”、“高效执行力”的强劲保障。

PDCA循环的原意与基本内涵

品质改善的基本思路与4大步骤

4大基本特点

PDCA循环的深刻理解

Plan:计划

美国管理咨询专家狄克·卡尔逊说:”计划是实现的开端”

目标分解是实现目标的策略,而计划是实现策略的操作手册

策略是定性的 计划是定量的

中国先哲曰: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锋“两把刀”

第一步:通过“宣导”与民主决策,理解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正所谓“思想统一”。中国的企业往往采用“宣贯”而非“宣导”方式,强行推行;

第二步:制定周全的行动计划,此乃“步调一致”

4大深入工具

严谨的工作行动计划5W2H

SWOT分析

Do: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计划的保障,主要是授权与流程

标准化

规范化

监督化

组织的关键要素

合理授权!明确职责

确定协作流程、执行标准

明确纪律与奖罚标准

Check:监控 纠偏与评估

跟踪与确认,情况变了需要调整

监控本身是鼓励的一种,是表明态度的一种形式

发现意外的问题及时纠偏

总结经验

评价贡献

Action:总结、优化与改进

图文并茂 分析透彻的总结报告(A3报告)

▲部门月度报告

优秀报告的4大要素

图文并茂

用数据说话,定量把握现状

关键点原因分析深刻

今后改善的作战思路清晰

思路清晰的改善策划方案(5W2H)

▲新产品导入的详细策划计划

看板管理 分享信息

六西格玛是PDCA的深化与提升

 

六西格玛(Six Sigma,6 Sigma)是一种管理策略,它是由当时在摩托罗拉任职的工程师比尔▪史密斯(Bill Smith)于1986年提出的。这种策略主要强调制定极高的目标、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六西格玛背后的原理就是如果你检测到你的项目中有多少缺陷,你就可以找出如何系统地减少缺陷,使你的项目尽量完美的方法。一个企业要想达到六西格玛标准,那么它的出错率不能超过百万分之3.4。六西格玛(Six Sigma)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被GE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的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GE的全球化、服务化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六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管理哲学。

六西格玛包括两个核心过程:过程改进六西格玛DMAIC和设计六西格玛DMADV,它们是整个过程中两个主要的步骤。六西格玛DMAIC是对当前低于六西格玛规格的项目进行定义、度量、分析、改善以及控制的过程。六西格玛 DMADV则是对试图达到六西格玛(6 Sigma)质量的新产品或项目进行定义、度量、分析、设计和验证的过程。

无论是DMAIC还是DMADV,从本质上而言都是PDCA循环的深化与提升。它更强调了数据及数学分析工具在品质保证及品质改进中的关键作用

8D思维与8D模式

8D思维与8D模式是PDCA的系统性扩展

典型的8D报告

▲供应商品质不良的8D报告

▲设备故障记录表

▲品质改善“三现五原则表”

改善活动的8D模式

PDCA是严谨作风的核心保障

严谨作风的3大高效习惯

工作具备条理性(PDCA)

科学决策

考虑周全、细致

无重大遗漏的策划

资源支撑的预算

风险管理的预案

▲新产品导入的详细日程计划

可怕的德国与日本

炎黄子孙的智商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不够严谨”的毛病也成为显著的特点。相对于德国人的规则性呆板及日本人的匠人追求,我们显得浮躁、轻率、过于变通、甚至有时还十分张狂,这种民族性的通病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成果性

高效的深刻内涵

“高效”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手脚快”、“争分夺秒”。“高效”是由科学的方法决定的。精益制造系统中的实用工具:看板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IE手法、工装夹具、等都是强调运用科学的手段或工具突破“人的瓶颈”从而提升效率

Do right things:高效能

Do things right:高效率

小案例 大哲理

时间管理3小招

笔记簿任务管理

要事日程管理

事务看板管理

▲重点事务的跟踪管理

▲要务日程表

▲任务看板

没有PDCA循环的实施系统,高效执行力则是空中楼阁。

何为执行力:

执行力不是简单的“无条件服从”、“听话”、“埋头苦干”、“快速行动”、而是“追求良好结果”,即:良好绩效!

执行力强调“过程控制”及“结果导向”

高效执行力的4大支柱

领头羊的领导力与团队凝聚力

PDCA式有序、条理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高效沟通

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与激励制度

彻底摒弃“绩效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