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阳光书院 2022 第五期


分类:

发布时间:

2022-04-01

【概要描述】

阳光兔业自我学习系列

阳光书院 2022 

<总第二十>

2022年3月29日

 

 

成功三大定律:荷花定律、金蝉定律、竹子定律

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比较有名的就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蝉定律。

无论是荷花定律、竹子定律,还是金蝉定律,他们都有共同的意义: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01荷花定律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 2 倍数量在开放。

如果到第 30 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 15 天?错!是第 29 天。这就是荷花定律。

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

到第 29 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 29 天的总和。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这个定律最早是听过马云的一个公开演讲,而透过这个定律去联想人生,你会发生,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

但渐渐的,人们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 9 天、第 19 天甚至第 29 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

这时,这个时候的放弃,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大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毅力。

据说人这一生大概能遇到 7 次左右的机会,都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都是在前期日复一日的投入和坚持才能遇到这样的机会。

所以说,如果有梦想就要先动起来,然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下去。

02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 4 年的时间,仅仅长了 3cm。

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 30cm 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 15 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什么叫价值?

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

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

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

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

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

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 4000 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这就叫竹子定律!

03金蝉定律

,要先在地下暗无天日的生活三年(有一种美国的蝉,要在地下生活 17 年),忍受各种寂寞和孤独,依靠树根的汁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夏天的一个晚上,悄悄爬到树枝上,一夜之间蜕变成知了。

然后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叫金蝉定律。

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盛开,但是总感觉自己绽放的不够,所以渐渐感到厌倦,在第 10 天、第 20 天、甚至第 29 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很多人的奋斗也像生长的竹子,一开始卯足了劲,但是由于前面的大部分阶段都在打基,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明显,在第 1 年、第 3 年,甚至第 4 年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就更不用提蝉的淡定和坚守了。

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需要坚持。

无论是创业还是人生,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技巧、模式,需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只有坚持量变,才能最后完成质变,才能突破成功的临界点,取得最后的成功。

马云曾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大部分人都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却放弃了。

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

这些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

 

 

 

人生九大定律

 

1因果定律

厚道,才有厚报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不说因果报应,只谈人品和厚道——恐怕任谁也会承认人品好、厚道的人,更容易有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容易走得远吧?而人品好和厚道,正是一种善人的人格。

2吸引定律

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

更进一层,吸引定律还可以升级为深信定律——你深信一件事,不论这件事是好是坏,往往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道理不过就是吸引定律的深化,听起来玄乎,说白了就是告诉了我们两个字的重要性——信念。 所谓心诚则灵,心诚,就是深信、就是信念。

3放松定律

越是求,越得不到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

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4当下定律

心境变,处境即变

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580/20定律

心能笃定,成功便是一定

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

须知达成目标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

量变而质变,所以要摆脱80/20定律的魔咒,正是要从深信自己所做、坚定自己的信念开始,在心无旁骛地做好每个当下中完成。这样才能不动摇、不怀疑,于是不放弃。而不是要靠压抑和强制自己,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都注定不能持久。

6应得定律

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应得定律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值得定律”。就是你自己值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如今有些人老想着结交人脉,掐人尖,攀高枝,妄想一步登天,不仅荒谬,而且就算运气好一时得到了,也注定是不能持久的,弄不好还会搞得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人与人核心的关系是交换,无论利益还是情感,没有这种交换就无法建立关系,则是其中最朴实的道理所在。

想成为人生赢家,就必须从提升自我价值开始。只要自身价值足够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脉、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费力的,不必刻意经营也能聚集身边。

7间接定律

不懂给予,不成大事

要提高自我价值,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

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老子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又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真正的高人,一定是通过给予来得到的。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顶多只是想得到的东西;而给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则什么都能得到,因为可以把人聚集起来,需要的时候再组织起来,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众人完成的则必定是大事,最大的获利者则一定是作为组织者的自己。

想想古往今来那些成大事的人,是不是都是这个套路?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着大道理、大智慧在的。打天下、治国如此,做事业同样如此——人脉的实质,不就在这里吗?

8、宽恕定律

人最该宽恕的,是自己

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爱自己不等同于自私自利。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

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

人的一切痛苦,都来源于不接受 —— 因为不愿接受、心有不甘,痛苦因之而生。

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归于安宁。一旦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心便能登时万念俱息。接受不是放纵,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以全新的姿态,去追寻更好的自己。

万法阴阳,没有失就没有得,没有错就没有对,这是天道本来、万物常态,没什么不能放下,也没什么不能宽恕。

9负责定律

你只需对自己负责,天自会对你负责

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归结到最后就是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自己的命运,只能是自己把握。从修造自己这颗心开始,就是最本质的修造命运之途。佛不渡人,唯人自度。